在中共九大全体会议上网络配资之家,毛主席特意向所有与会代表介绍了一位他深感亲切的“老朋友”,这位被介绍的人正是来自河南省的纪登奎——当时担任副主任的他,因其出色的革命经历和卓越的工作表现受到了毛主席的特别关注。
纪登奎不仅是一位坚守革命理想的老战士,他的个人品质和工作态度也展现出他不忘初心的革命情怀,始终以严谨的工作作风与担当精神展现出革命者的风采,这些都深深打动了毛主席。
许昌是河南省一座历史悠久的小城,位于省会郑州的正南方。毛主席曾多次经过许昌,并在这里停留,亲自听取地方领导的汇报并作出重要批示。1951年春,毛主席从北京乘坐专列南下,途经许昌时,特意停下来,亲自听取当地领导的工作汇报。当时,纪登奎是许昌地委副书记,便有幸首次与毛主席见面。
展开剩余82%那时,纪登奎因为紧张而显得略微拘谨,毛主席注意到这一点,便没有急于开始正式的工作讨论,而是先与他闲聊起来。毛主席问他来自哪里,随后轻松地谈起了三国演义中的历史故事,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纪登奎慢慢放松下来。气氛逐渐变得轻松之后,纪登奎开始汇报许昌地区的工作,尤其是关于土地改革和治水方面的措施,特别强调了如何在许昌地区建立一个有效的宣传网络。
毛主席与纪登奎交谈一段时间后,对他的工作能力和个人品德产生了良好的印象。到了1951年5月,纪登奎还应邀参加了全国第一次宣传工作会议,并向与会者分享了许昌在宣传工作方面的经验。毛主席听后称赞道:“我党的宣传工作有了新的发展。”这一表扬,成为了纪登奎在工作中不断提升的动力。
纪登奎的工作能力得到了毛主席的赏识,他也迅速得到了晋升。仅仅28岁时,他便被任命为许昌地委书记,这一职位对他来说,是对其工作能力的极大认可。1953年,毛主席再度来到河南,特意让河南省委书记潘复生带纪登奎来汇报工作。在谈话过程中,毛主席再次与纪登奎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到许昌的情景,谈起了1918年的亲身经历。纪登奎的工作表现也逐渐得到了更多的重视。
当时,河南省正处于恢复经济和建设的关键时期,毛主席建议将纪登奎调任到洛阳矿山机器厂担任厂长。纪登奎虽然缺乏工厂管理经验,但面对这一挑战,他不曾退缩。毛主席也鼓励他说:“世上无难事,没有经验就能在实践中积累,缺乏技术和管理知识也可以通过学习弥补。”这番话,成为纪登奎不断成长的动力。
不久后,纪登奎在河南省委的工作安排下,调入洛阳矿山机器厂开始了新的工作。而毛主席也继续对纪登奎的发展给予关注,多次亲自与他交流,并对他的工作表示支持。在毛主席的关注下,纪登奎的工作不断提升,从一名年轻的地方干部成长为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领导人。
到了1968年,纪登奎的名字终于出现在了拟定的中共中央委员会名单中,他成为了中央委员的候选人,并在1969年的九大上被正式当选为中央委员,随后又在九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。这一切对于纪登奎来说,都是意料之外的惊喜,因为这意味着他开始进入了党和国家的最高决策层。
纪登奎的工作不仅仅局限于地方管理,在中央领导层中,他先后协助周总理工作,后又在毛主席的提议下,成为中央军委的成员。他虽然并无军事指挥的背景,但凭借扎实的工作基础与认真负责的态度,逐渐成为重要的决策者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纪登奎还参与了旅游业的发展,并提出了旅游业对国家经济的重要性。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,旅游业迅速发展,纪登奎的眼光得到了验证。
1982年,纪登奎被安排到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,担任部级研究员,继续在研究领域发挥作用。那段时间,他的生活较为安逸,居住在内务部街的四合院中,享受着较高的待遇。但即使在这种生活中,纪登奎依然保持了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,经常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,保持着朴素的生活态度。
尽管他的晚年生活相对平静,但纪登奎依然怀有一个夙愿,那就是希望能通过写书、教书的方式,将自己的经历与心得传递给后人。他特别希望能够教授政治经济学,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。遗憾的是,这个愿望最终未能实现。
1988年,纪登奎因肺炎住院治疗,虽然很快康复,但在一次突如其来的腹痛发作中,纪登奎不幸去世。尽管离世,党和国家为他举行了隆重的遗体告别仪式,许多中央领导前来向他致以最后的敬意。纪登奎的生命虽然画上了句号,但他的革命精神与工作态度,始终为后人所铭记。
发布于:天津市富华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